注册 登录
滑铁卢中文论坛 返回首页

风萧萧的个人空间 http://www.kwcg.ca/bbs/?6191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坚持无核化 有骨氣的無核家園紐西蘭

已有 413 次阅读2017-10-18 19:33 |个人分类:新西兰


一個有骨氣的國家─無核家園紐西蘭
August 27, 2013

說到反核,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比紐西蘭更有「尬次」(GUTS)了!

雖然講到歷史大家好像就會直接跳過,但是這一段反核歷史真的太有趣了!

一定要好好介紹一下!


1951年,二次大戰之後  (喂!!故事都還沒開始就打呵欠!很沒禮貌耶) ,為了防禦日本的侵略,在戰爭期間緊密合作的美國、澳洲、紐西蘭三國簽署了太平洋保障條約(ANZUS),將彼此視為盟友。

網路圖片:1951年9月1日澳新美在舊金山簽署太平洋保障條約(ANZUS)

盟友跟朋友可是不同的喔!就像投名狀裡面一樣,盟友是要歃血為盟的!從今以後我們要一起對抗共同敵人 (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這三國的共同敵人是大日本帝國),絕對不能彼此背叛。


國與國之間把彼此視為盟友,這裡面牽涉到了很多義務,其中一個就是:

「允許任一方軍事武力進入任一方的港口和海域。」

也就是說,今天澳洲海軍如果想要開到美國的珍珠港,美國軍人從望遠鏡看到澳洲的海軍旗,要開放港口讓他們停靠並給予協助。

網路圖片:無核太平洋。
有GUTS的紐西蘭小船對抗有核武的美國軍艦


後來紐西蘭內部反核聲浪高漲,堅守「反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擴散」立場;

偏偏他們的老大哥美國為了擔心其他”流氓國家”發展大規模核武,努力發展核武,於是開始了一場世界性的核武軍備競賽。

這時紐美兩國盟友關係開始變得緊張。

而後有兩個重大事件讓紐西蘭全體人民上下一心建立無核家園,但同時也導致紐西蘭和世界兩大強國關係破裂。

1. 紐西蘭與美國:

(到這裡還有人在看嗎?)

1984年,工黨總理大衛朗伊宣佈反核政策(Anti-nuclear policy),無限期延長「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並堅持南太平洋非核區計畫,禁止核動力或攜帶核武的船隻進入紐西蘭港口和海域。而美國海軍拒絕承認艦艇上是否攜帶核武,所有的美國海軍船隻基本上都被拒絕進入紐西蘭領海。(午陽,你這讓青雲情何以堪阿!)

網路圖片:紐西蘭人開著輕艇至海上抗議攜帶核武的軍艦

隔年二月,紐西蘭小弟直接打了大哥的臉。

紐西蘭因為美國布坎南號驅逐艦具有攜帶深水核炸彈的能力,拒絕了其訪問的要求。

老大哥惱羞成怒,宣佈暫停ANZUS條約中對紐西蘭的義務直到美國軍艦允許使用紐西蘭港口為止!
澳紐美同盟(ANZUS)條約至此出現裂痕,持續影響兩國關係至今。

美國政府從此之後稱紐西蘭為「前盟友」,即使提到,也只願意說「紐西蘭是美國非常、非常、非常親近的朋友。」
2. 紐西蘭與法國

法國在二戰後持續在南太平洋的核彈試驗引起紐西蘭人不滿,認為這嚴重侵害了紐西蘭的領土主權、人身安全和公海自由三項權利,一狀告上國際法院。

結果法國痞子說:「ㄌㄩㄝ~~你才管不到我咧。」繼續在南太平洋進行核試驗。

紐西蘭跟法國關係惡化。

網路照片:1970年法國在穆魯羅瓦(Mururoa)島的核彈試爆

(醒醒阿,快結束了,不要再睡了!)

在紐西蘭與美國關係出現裂痕同年(1985)年七月,綠色和平組織的彩虹勇士號到南太平洋的穆魯羅瓦島抗議法國擬在該區進行核試驗。

七月十日彩虹勇士號停靠在紐西蘭奧克港時,遭到假裝成蜜月夫妻的法國特工的炸彈擊沉,一名隨船攝影記者殉職。

網路照片:彩虹勇者號被擊沉。
之後因其無法進行修補,決定沉入太平洋,成為世上第一個人造礁。

 此一事件引發了紐西蘭境內大規模的遊行和抗議活動,更堅定了紐西蘭的無核政策的推動。

網路照片:紐西蘭的反核抗議

「我們沒有在大西洋裡尿尿,所以請你們不要在我們太平洋裡大便!」


根據1984年的民調,58%的民眾明確反對美國軍艦的訪問。

1986年國防委員會做的民意調查表明紐西蘭居民反對核武器的比率達到92%;

92%的紐西蘭居民希望政府通過聯合國促進核裁軍;

82%的居民希望擴大無核區。

1991的一次民調顯示54%的紐西蘭居民寧願使條約失效也不願核武器軍艦訪問紐西蘭。

隨著紐西蘭「無核區、裁軍及武器管制法案」(New Zealand Free Zone, Disarmament,and Arms Control Act)的通過,無核政策在1987年成為紐西蘭法律。

擁有無核家園成為紐西蘭人的基本人權。

目前紐西蘭以地熱、水力、風力、太陽能作為主要的電力來源,並於2007年10月公布2050年能源政策(New Zealand Energy Strategy to 2050),設定在2025年90%之電力供應為再生能源

雖然電費年年高漲,總理John Key在2008年仍表示,無核區政策將不會改變
无核化?支持者反对者大辩论
来源:华人头条-新西兰2017-09-18 03:12
自1987年,新西兰无核、裁军和武器控制法(New Zealand Nuclear Free Zone,Disarmament,and Arms Control Act 1987)通过以来,新西兰在世界去核化道路上已经走了30年。
根据该法,新西兰的领土、领海、领空都属于无核区。所以,新西兰禁止任何核动力船只进入,也禁止任何倾倒核废料的行为,以及禁止任何新西兰公民或居民制造、取得、拥有或移交核爆装置的行为。而本周,新西兰将在纽约举行的全球禁止核武器条约上签名,成为世界上首批签署该条约的国家之一。外交部长格里布朗利表示,新西兰将在9月20日一开放条约签署时就立即签署。他说:“虽然目前没有任何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表示会在条约上签名,但是这个条约仍然是我们迈向无核地球的重要一步。” 全球禁止核武条约源自今年7月份在联合国会议上,包括新西兰在内的120个国家表示对该条约的支持。
核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国际社会的敏感点。国际社会对核武器的观点目前已经有了渐趋一致的表现:“控制并减少”。但是对于核能发电,各国之间的分歧仍然巨大。一方面,核能具有危险性,一旦失控或者出现问题,会造成巨大的灾难。对于这一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福岛核泄漏事件都已经成为了明证。另一方面,核能作为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效率高、经济价值好。在人类不断忧虑资源枯竭的今天,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而除开核能本身的特性不谈,如果核电站成为恐怖分子的袭击目标,带来的打击将是广泛、深远、毁灭性的;而如果世界各国推动了无核进程并遵守,而恐怖分子、叛乱武装力量或者其他不负责任的国家掌握了核能技术,将没有任何可以与之抗衡的维和力量,进而将威胁全人类的自由和安全。
新西兰在1951年和美国及澳大利亚签订了太平洋保障条约(ANZUS),让新西兰实质上处于美国的军事实力(包括核武力量)的保护下。然而随著民间反核呼声的不断高涨,新西兰政府逐渐明确了反核立场:1959年,谴责英国在南太平洋进行核试验; 1961年,新西兰民间反核组织呼吁政府承诺不谋求或使用核武器、退出太平洋保障条约; 1963年,一个奥克兰反核组织提交请愿书在南半球创立“无核区”,口号是“No Bombs South of the Line”(赤道之南无核弹)。此后发生了两个意义深远的重大外交事件:其中之一就是美国驱逐舰“布坎南”号因无法承诺不携带核武被拒绝访问,另一个则是对法国在南太平洋核试验的大型抗议活动。
1987年,新西兰无核、裁军和武器控制法正式通过。美国政府对此深恶痛绝,宣布不再履行太平洋保障条约的义务。由此,新西兰和美国的关系跌入冰点,美国人口中,新西兰人不再是“同盟”,而成了“朋友”。对此,国际社会反应不一,基本分成两派。支持者们认为,新西兰人展现了自己的骨气,这是让自己独立于美国、澳大利亚等大国影响、展现国家气质和表明政治立场的重要一步。新西兰的绿色和平组织的努力和国民无私、高素质的选择让其他大国汗颜。新西兰不依赖核能源方式值得很多国家仿效学习。 
反对者:拒绝核能的代价不只是电费高昂而已。核能其实是一种被误解了的能源,首先,使用核能代替部分化石燃料,能减少空气污染致死的人数。(此观点支持者比较出名的有NASA的气候科学家Pushker A. Kharecha与James E. Hansen,他们在〈从历史与规划中的核能发电,探讨其所避免的死亡人数与温室气体排放量〉(Prevented Mortality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Historical and Projected Nuclear Power)的文章中指出,核能的工安意外和辐射外泄虽然造成5千人死亡,却由于核能的低碳排放特性,预防了184万人从石化燃料产生的空污中逃过一劫。)核能支持者们表示,这就好比用飞机失事与陆路交通事故相比,前者一旦出事就会全军覆没,而后者因为每次死伤比例不大,冷水煮青蛙,大家根本不会意识到它的危害。其次,使用核能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三,不少人反核除了害怕核灾对环境造成污染以外,另一大担忧就是被拿来发展核武、危害和平,因为制造核子武器的原料之一,是来自于核电主燃料“铀”核分裂后的“铀-235”和钸-239。但其实核电的主燃料还有另一种替代方案:“钍”,它不仅藏量丰富,不能产生钸,没有核武扩散问题,甚至每1吨提供的能量可以抵掉200吨的“铀”或是3500万吨的煤炭。
亲爱的读者朋友,看了以上的争论,你怎么看?在下方留言吧!
【相关新闻】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法律申明|用户条约|隐私声明|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www.kwcg.ca

GMT-5, 2024-5-25 21:38 , Processed in 0.017063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