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57|回复: 0

也说新红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2 11: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riel 于 2010-9-12 11:34 编辑

从初中开始读《红楼梦》原著,读了不知道多少遍了。三十岁前喜欢前半部分的热闹、红火,三十岁后开始认真读后半部分的萧条、落败。

 

87版的电视剧看了不知道多少遍,还有很多不同版本的电影红楼梦都千方百计地找来看了。包括徐玉兰、王文娟的越剧红楼梦,香港邵氏林青霞、张艾嘉的金玉良缘红楼梦,89年谢铁骊导演、全是明星脸的六部电影红楼梦,等等。

 

其中87版的电视剧最被观众认可,即便服装、化妆、布景、道具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不是那么精美,依然是大家心目中的经典,原因无他 演员与角色的贴合。每出来一个人物,就是想象中的样子,就连剧中一些无足轻重的小角色都表演得很到位。三年时间用来挑选演员、进行培训,果然是慢工出细活。

 

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红楼梦中人选秀也多少关注了,虽然没有几张一看就很红楼的脸,但是对新版红楼梦还是很期待,二十多年过去了,条件、技术与之前相比天壤之别了,也许会有一部精品诞生。

 

当终于看到了新版,我的心呀,就像进了杂货铺,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

 

制作精美,布景华丽,服装雍容,道具逼真,色彩醒目,可,就是少了最主要的 人物出彩儿。美女不是没有,有些演得也还不错,可就是不像呀。满口的古文却配上现代的腔调,大段的台词一听就是在背书,还背得没有任何抑扬顿挫,听来听去都像在念经。这些我都忍了,直到林妹妹的亮相。

 

书中的林黛玉是怎样的女子呀,“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她一落泪连鸟雀都“飞起远避,不忍再听”。宝黛初会,宝玉眼中的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juan四声)眼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靨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而新版中扮演林黛玉的演员有哪一点是符合的呢?东施效颦也不过如此了吧。这位演员卸了妆扮也许是一个漂亮女孩,但一眼看过去她实在不是林黛玉呀,就算演得再好也无济于事,何况演技又很青涩。不知道导演有什么难言之隐一定要启用这位演员,可是这个体型圆润、脸色红润、脸蛋儿圆乎乎、嘴唇又厚厚的,酷似《我爱我家》中贾媛媛的女生,凭什么让观众接受她与林黛玉合二为一呢?据说87版红楼的王扶林导演还嫌陈晓旭的林黛玉不够漂亮呢,不知道新版红楼选角的负责人怎么就对“漂亮”有着这么独特的品味?看着剧中宝玉一口一个林妹妹、魂牵梦萦、失魂落魄的样子,我在想,如果林黛玉真的如此尊容,那可怜的宝玉啊,你是看不见,还是被种了什么蛊不成?又难道真的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爱情的力量啊,太 - 伟 – 大 – 了... 

 

再说宝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这八个字概括了宝钗从外到内的全部特点,读起来眼前出现的人物应该体型修长丰腴、冰肌玉骨、端庄稳重、“任是无情也动人”的一派大家闺秀风范。说实在话,新版中宝钗的扮演者演得还算到位,可新版红楼中的那出“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宝姐姐袖子一笼,露出那么纤细单薄的小胳膊,无语... 看来,87版红楼梦张莉的薛宝钗想要超越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 

 

还有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新版中的琏二奶奶,漂亮是够漂亮了,可就是没有那股子气势,压不住场。就像有人评价刘晓庆的王熙凤,演技是够好了,可怎么看还是西太后的架势呀。王熙凤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多经典的一场戏,87版邓婕的王熙凤这段表演无疑是剧中的亮点之一。可新版呢,愣是让人把心提到嗓子眼看完的 – 替她使劲呀... 真不是吼两嗓子、声色俱厉、傻笑几声就能演出王熙凤的味道的,又一个败笔。 

 

新版中的宝玉,长相确实可爱,可怎么也说服不了我去接受他是书中的宝哥哥,那个“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的“混世魔王”。看到都在说不要脂粉气太浓的贾宝玉,可脂粉气浓不浓并不在长相,而是行为举止。87版欧阳奋强的贾宝玉除了一张娃娃脸,表演上哪里有丝毫的脂粉气呢。而新版的宝玉呢,看来看去都只是一个小毛孩子,这样的宝玉不管是跟黛玉木石前盟、还是同宝钗金玉良缘,都太风马牛不相及了吧。

 

其他的,贾琏不够贵气、薛蟠不够有趣、妙玉不够灵逸、李纨不够沉闷、湘云不够爽朗、元春不够秀丽... 相比之下似乎都不算什么了。

 

真的不想挑毛病,也真的不是在挑毛病,只是读了这么多年的红楼梦,爱屋及乌,对与红楼有关的影视剧格外关注。虽然有经典的87版,还是以为新版即便在角色选择方面超越不了,可怎么说有五十集呢,总会有一些新的看头吧。可是新版播出后,看着那些形不似、神更不似的一个个角色,那叫一个闹心啊。

 

网络上已经有很多关于新版红楼的文章,贬大于褒,我不是落井下石,只是说出来心里略微舒服些。其实说到底还是自己对新版有期望,现在才会有失望,怪不得别人。而且新版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普及了《红楼梦》这本书 - 旁白加上台词,跟书上几乎没什么出入,懒得自己捧着书看的,就支楞着耳朵听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法律申明|用户条约|隐私声明|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www.kwcg.ca

GMT-5, 2024-6-11 06:36 , Processed in 0.02046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